家裡的老二,很自然地就稱他為"弟弟",真糟糕!我是連暱稱都懶的動腦筋的爸爸
弟弟最近在練習四輪的腳踏車,已經可以樂在其中
個性上,弟弟比較倔,個性比較鮮明,比較愛鬧脾氣
所有的"比較",都是因為有一個哥哥的關係
家裡的老二,很自然地就稱他為"弟弟",真糟糕!我是連暱稱都懶的動腦筋的爸爸
弟弟最近在練習四輪的腳踏車,已經可以樂在其中
個性上,弟弟比較倔,個性比較鮮明,比較愛鬧脾氣
所有的"比較",都是因為有一個哥哥的關係
為什麼要唸高中?我問大家「為什麼要念高中?」
答案很容易地指向:「為了唸大學!」
於是高中成為進入大學的過渡
唸高中不再是一個目的,已經被異化為一個手段,一個取得大學文憑的必經過程
青春三年的教育,至此,已經面目全非
時間在倒數,用秒為單位,計算著分離
對望的兩個人,無語
臉上沒有悲傷、沒有遺憾、沒有情緒
就像獨木橋上的兩頭羊,僵持不下
我猜,他們不是沒有話要說,但說出來也不能改變什麼,於是不說話
我猜,他們不是沒有盈滿的情緒,但還沒分手就還沒扣下板機
寬寬五歲
五歲是什麼模樣?
已經能夠清楚地口語表達,也能理解他人的意思,雖然有時候用字不精準但無傷大雅
開始理解自己的情緒,但也經常鬧脾氣
正在嘗試發音,注音和英文拼音同時學習
對四則運算的加減有概念
有時候,會看到一些掛著「理論」字眼的專有名詞,實質上卻不是理論,充其量就是一種現象(或可稱為效應),但人們為了便於理解,在概念化的過程誤植「理論」字眼,於是一個新的理論就此誕生,我把它們稱之為「偽理論」。
這些偽理論們,並非一無是處或招搖撞騙的錯誤觀念,相反的,雖然他們不具備理論般的嚴謹推理或求證,但對於我們生活或工作仍舊很有啟發,但我們往往又沒有真切地了解這些偽理論所要傳達的內涵,因此誤用這些偽理論,這反而才是災難的開始。
《煮蛙理論》
溫水煮青蛙是著名的偽理論,好吧!可能真的有一些實驗要驗證「青蛙不會跳出逐漸加熱的溫水」的現象,但就算如此也不能稱其為理論,叫「煮蛙效應」比較嚴謹。
通常我們用煮蛙理論來告誡人們要保持對環境的警覺性,但卻忽略在這個現象中,青蛙其實是用最佳策略回應環境改變,也就是以快速地自我調適的方式回應環境變化,但也正是這項策略使得他走向滅亡。
面對環境變化,生物最佳策略是採取自我調適,而不該選擇抗拒環境改變或意圖調整環境,換個方式看,如果青蛙輕易地跳出溫水中,他們據有足夠的證據確認水外的世界是更安全的選擇嗎?如果沒有,那麼青蛙選擇跳離溫水也只是碰巧活下來,並非是明智的選擇。
他陪朋友去算命
據說是一個可以看到前世今生的算命師
於是自己也想試試
算命師說:你上輩子是個武學奇才,百年難得一見的武學奇才
他說:真的嗎?我很厲害嗎?我有成為一代宗師嗎?
算命師說:沒有
廷廷便秘,幾天沒有排便,後來一直喊痛,我們便憂心起來,趕快去藥房買了黑棗汁,一喝馬上就排便了,於是,我們又憂心黑棗汁是不是有問題。
父母,天生的憂患意識者。
這無關乎孩子本質如何,而是角色,沒有不值得憂心的孩子,只有憂心與不憂心的父母。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父母的擔憂只是一層薄紗,但若這些擔憂付諸行動,才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而過度的行動,就讓孩子失去了判斷力;太缺乏行動,則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兩者相權之下,父母恐怕更無法承受後者,但無論如何,保持擔憂的狀態再決定是否行動,是最佳策略。
看到一個個憂心忡忡的父母,別嘲笑他們,憂心是一種隨時準備行動的態度,而維持這樣的態度是一種理性的選擇,因為父母承擔不起不可挽回的結果。
然後,那男人重新背起了石頭,邁開步伐向新的方向前進
他心理仍是隱隱的不安,但沒有表現出來,
因為追隨者們眼中的迷惘,讓男人體悟到「這裡總要有一個足以讓人信賴的東西,如果大家找不到,那就先信我吧!」男人心想
「但,我要相信什麼呢?」男人沒有答案
風雨沒有變小、黎明仍未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