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的人是幸福的
畢竟
他們體驗過完整的愛情
凡事有開始就有結束
一段感情
若能從頭到尾走完都認真以對
那失戀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很多人有過失戀的經驗
沒有體驗過的人
應該也看過別人失戀
就像現代人沒看過豬走路應該也吃過豬肉一樣
失戀
通常不是一種美好的回憶
一般而言
它會伴隨許多負面的情緒
還有一些情緒性的行為
緊接著
混亂的生活秩序
低潮
悲慟
黑暗的漩渦

愛德華常在想
大家有必要這樣嗎?
後來我終於理解
戀愛的人通常沒有修過「失戀學」
所以無法承受失戀的刺激
不了解「失戀學」就貿然談戀愛
就像坐飛機不買保險一樣
意外未必會發生
而且意外發生時你也沒有辦法
但至少可以降低損失

失戀學?
你沒聽過是正常的
因為沒有人真的暸解愛情
所以沒有人研究失戀
就像孔夫子說的「未知生,焉知死」
愛情都搞不懂了
怎麼有空弄懂失戀呢?
但一直有失戀的人處在痛苦中
我們又怎能視而不見
我們又怎麼不幫助他們走出黑暗漩渦

來吧!失戀
你困陷了人們的靈魂
卻無法囚禁人們的睿智
認識你
就能走出你設計的迷宮

想瞭解失戀如何在人們身上發生作用
要先明白失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失戀
正確地說
應該包含兩件事情
「戀情結束」以及「分手」
對很多人而言
這彷彿只是同義詞
卻從未搞清楚這原來是兩件事
「戀情結束」代表兩個人不再相戀
「分手」代表兩個人不再在一起
這絕不是文字遊戲
簡單的舉個例
就像「相戀」的兩個人一定會「在一起」嗎?
而「在一起」的兩個人一定是「相戀」的嗎?
如果你的想到這裡
那你就應該知道「戀情結束」與「分手」是不一樣的兩件事了
而且
很快地你就會問
有沒有可能「戀情結束」卻沒有「分手」
或者「分手」卻依舊「相戀」
我想不用我舉例
你就可以想到很多類似的例子
這種故事在電視、電影、小說裡多如過江之鯽

因為失戀具有兩個層面的意義
失戀的情緒反應其實也是包含了不一樣的層次
如果不去釐清楚其中的差別
就很容易在情緒的漩渦中打轉
但若能探究兩個層次中情緒反應的差異
也許能夠找出逃離漩渦的途徑

失戀的情緒應該是有步驟的
通常不會是所有負面情緒一股腦的上來
而是像舞台劇般一幕一幕地由不同主角輪番上陣
上半場是哀悼「戀情結束」
下半場才是悼念「分手」
而且上下半場又分了好幾幕

失戀如果是一齣舞台劇
它的序曲
應該是戀情中的某一方提出分手要求後
失戀劇碼正式揭幕
首先上場的主角當然是「震驚」
如果是突如其來的分手要求
當然會讓另一方十分錯愕
一般而言
會有五雷轟頂的感受
但某些時候戀情已經陷入僵局一段時間
這個「震驚」的戲碼就會被刪除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第二幕的主角是「疑惑」
這段時間
失戀的人會提出很多疑問
為什麼非分手不可?
為什麼你不退讓?
為什麼是你提出分手?
為什麼是這樣的理由?
這一幕很麻煩
有些情緒激烈的人會演成「恨」
這些疑問會以恨的方式表達

第三幕的主角是「忌妒」
尤其是戀情結束在第三者的介入時
這時候忌妒的火燄開始燃燒
不管有沒有經過證實的消息
又或是自己胡亂的猜想臆測
在記憶中搜集蛛絲馬跡
為了確認對方是否在戀情結束前就已經心靈出軌
然後會希望知道
出軌的對象優不優、美不美、有沒有錢
企圖尋找任何可以解釋分手的其他原因

第四幕的主角是「挫敗感」
在第三者介入的故事當中
挫敗感會格外強烈
雖然戀情不是競賽
但那種「輸」的感覺就像幽魂一樣纏著你不放
你會覺得輸了
輸給另外一個人
沒有第三者介入的故事
仍舊會有挫敗感
你會覺得輸給自由
或者輸給金錢
或者輸給時間
或者輸給對方的家庭
輸,從來就不應該是愛情裡的字眼
但這個時期
人們就是會有這樣的感覺

第五幕的主角是「否定」
這一幕是失戀劇情中最讓人不捨的
有些人會延續輸的感覺
從此一蹶不振
無論自己的優點或缺點
通通都變成失戀的原因
然後包裹起來
一起否定掉
自我否定地認為
「失戀,都是因為自己不好」
另外一種人會否定這段戀情
否定自己、否定對方也否定這段感情
自顧自地認為「這段感情根本就是個錯誤」
「自己真傻,這個人根本不值得」
無論是哪一種否定
其實都是沒有必要的

上半場在此結束
相較於下半場的「分手」
「戀情結束」所展現出的情感會比較豐富而強烈
「分手」所闡釋的情感雖然平淡卻很到位

分手的第一幕比較複雜
是有三個主角一起上場「不習慣」、「辛酸」與「懷念」
不在一起以後
首先會讓人感到「不習慣」
回家,不用再打電話報平安
週末,不用在空出來給對方
講到他時,要在男友前面加一個「前」字
看到好笑的網誌,不能跟對方分享
今天受欺負,自己回家舐傷
偶爾
撥一通電話給朋友
不小心會按成他的號碼
然後趕快把電話掛掉
還得自己告訴自己
千萬不要再撥錯號碼
這時候會感到一絲絲「辛酸」
曾經
這個電話的主人
你是如此熟悉
而那件掛在衣櫃的洋裝
你和他一起去買的洋裝
會勾起你的回憶
你的手錶或許是他送的
每看一次時間
就讓你追憶一次
到某一間餐廳
你們在這裡講的笑話
還是會讓你嘴角上揚
這種感覺叫「懷念」
但你又會小心翼翼地提醒自己
不能再想了
然後又是一陣「辛酸」

分手所帶來的情緒
都是被行為誘發的
因為不再在一起
所以有些行為會變得不一樣
那些不一樣的部份讓你想到他
那些一樣的部份也會讓你想到他

分手的第二幕主角是「失落感」
慢慢地已經可以接受分手的事實
慢慢地在改變生活的步調
但偶爾湧上心頭那「復合」的可能
只會讓失戀的人更加失落
他昨天寫給你的簡訊
他msn上的暱稱
他跟朋友說的那些話
只是讓你一次次從幻想雲端掉落地面
沒有
什麼也沒有
他沒有復合的意思

分手的最後一幕
也是失戀全劇的最後一幕
主角是「捨得」
因為捨得這段感情
才能放下這段感情
捨不得就放不下
明明手中的袋子已經空空如也
為什麼還是用那麼大的力氣牢牢握住
有一天睡醒
你發現
你是一個人
你曾經談過一場戀愛
但已經結束了
那你就「捨得」了
失戀的戲到此結束










愛德華真的想說:
失戀時
不要懷疑你曾經愛過
不要懷疑他曾經愛過你
不要懷疑這段感情曾經存在過
只是
它已經結束了
現在沒有了
但以前確實存在過
不用問為什麼
你只需要知道現在沒有了
或許你還想問:沒有了怎麼辦?
很難嗎?
你也曾經沒有愛情而活了好久
失戀
不也就是這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d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