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愛德華。工作觀 (87)
- Jun 16 Fri 2017 16:21
為什麼「負面信念」是一種沉淪
- Sep 13 Tue 2016 18:51
不知者有罪
- Jun 24 Fri 2016 19:08
你看到你的Trigger了嗎?
Trigger,誘發物
「每個偉大的故事,都來自於一個平凡到幾乎讓人忽略的Trigger」
我們舉辦了一場「大學生的學習紀錄」競賽。
我問主辦同事:「那些優秀的大學生的故事,有多少比例是他們大一就有明確的目標與規劃?」
- Jul 09 Thu 2015 05:20
採得百花成蜜後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蜂》
辛勤地工作,為了什麼?
異化勞動提醒著我們,原來我們是工作的主人,但最後卻成為奴隸
若勞動者不時時警覺,很容易就被工作推著走,最後成為工作的齒輪而非動力
- Jun 27 Sat 2015 20:48
從意義到價值
我們都想從事一份有意義的工作
但究竟什麼樣的工作才叫做"有意義的工作"?
對A有意義,對B未必有意義
如果一份所謂"有意義的工作"其實也只是一種個人主觀感知
任何一項工作都可以是有意義的工作
同理,所有的工作也可以都是沒有意義的工作
- Apr 21 Tue 2015 02:31
偽理論們的啟發
有時候,會看到一些掛著「理論」字眼的專有名詞,實質上卻不是理論,充其量就是一種現象(或可稱為效應),但人們為了便於理解,在概念化的過程誤植「理論」字眼,於是一個新的理論就此誕生,我把它們稱之為「偽理論」。
這些偽理論們,並非一無是處或招搖撞騙的錯誤觀念,相反的,雖然他們不具備理論般的嚴謹推理或求證,但對於我們生活或工作仍舊很有啟發,但我們往往又沒有真切地了解這些偽理論所要傳達的內涵,因此誤用這些偽理論,這反而才是災難的開始。
《煮蛙理論》
溫水煮青蛙是著名的偽理論,好吧!可能真的有一些實驗要驗證「青蛙不會跳出逐漸加熱的溫水」的現象,但就算如此也不能稱其為理論,叫「煮蛙效應」比較嚴謹。
通常我們用煮蛙理論來告誡人們要保持對環境的警覺性,但卻忽略在這個現象中,青蛙其實是用最佳策略回應環境改變,也就是以快速地自我調適的方式回應環境變化,但也正是這項策略使得他走向滅亡。
面對環境變化,生物最佳策略是採取自我調適,而不該選擇抗拒環境改變或意圖調整環境,換個方式看,如果青蛙輕易地跳出溫水中,他們據有足夠的證據確認水外的世界是更安全的選擇嗎?如果沒有,那麼青蛙選擇跳離溫水也只是碰巧活下來,並非是明智的選擇。
- Dec 14 Sun 2014 07:25
每個選擇背後就是責任
- Sep 23 Tue 2014 21:59
希望有一天你會懂
事情不會盡如人意,希望有一天你會懂
挫折與困頓是這一路上的獻禮,這些看似阻礙的東西增加了你生命的豐富度
當然,他們會讓你情緒低落、他們會讓你看盡人情冷暖
但撥開眼前若薄紗般的情感因素
你會明白,事情自有他的道理
不如意或許是因為你沒有依著這個道理前進
- Jul 31 Thu 2014 20:31
拉大格局
組織面對市場環境必須一直進行調整,這是生存之道,
一般而言,組織的調整有兩個手法,一個是組織運作的調整、一個是組織架構的調整,
組織運作的調整比較簡單,基本上就是關係人和流程的更動,
組織架構的調整就比較複雜,因為會牽涉到比較多的人、事、物、層級和利害關係,
也可以換個方式理解,
組織架構可以讓組織成員有一種穩定的感覺,
- Jul 24 Thu 2014 20:41
信仰,非理性的力量
- Jun 19 Thu 2014 13:44
接單辦事
偶爾我們會遇到一種工作夥伴
他們不壞、也不是不認真
只是工作心態上有一種「說一動、做一動」、「沒說、不做」的態度
我把這些人稱之為「接單辦事」的工作同仁
事實上,接單辦事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
某些任務或工作中確實也需要一些接單辦事的工作角色
- Feb 25 Tue 2014 19:59
工作@馬克思
我們努力地爭取財富、我們光明正大地學習投資學
這個學問教導我們:如何用錢賺更多的錢,如何在市場中透過反覆地交易獲得財富
奠基於經濟學供需的基礎上,財富被合理化地創造出來
我們獎勵那些眼光精準的投資人,我們說他們的獲利是公平的,因為他們承擔投資的虧損風險
獲利的背面是風險,而不是價值創造
真正創造價值的人得到的報酬只會等值或低於其價值創造,其他的價差被資本席捲走
- Dec 05 Thu 2013 17:00
自尊,自己套上的枷鎖
- Nov 20 Wed 2013 22:58
聽進去什麼
- Oct 14 Mon 2013 04:06
引領你前進的是初衷而不是成功
- Sep 14 Sat 2013 23:04
Practice
- Sep 06 Fri 2013 15:02
不確定答案是什麼的時候
我問儲備幹部們:「很多人說主管的壓力大,你覺得"主管壓力"指的是什麼?」
未來的主管們,在擔任主管之前,應該要對於主管真正的勞動(labor)有所體認。
從基層主管的觀點而言
主管是一個卡在長官與員工中間的角色
主管的壓力來自於上下兩方期待的落差
- Jul 27 Sat 2013 04:37
早就看清楚‧沒有想明白
抱怨,再一次抱怨
已經不知道第幾次
感受到情緒性的反饋
人們在迷宮裡迷路、四處碰壁
卻還得遵循著迷宮的規則企圖找到出口
一定有出口,人們用正向思考意圖消弭長久來的挫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