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愛德華。生活雜記 (143)
- May 24 Mon 2021 16:22
寫一篇名為感恩的作文
- Feb 16 Sun 2020 16:54
新冠病毒威脅下 我們看到什麼
- Oct 18 Fri 2019 19:07
中年
髮際線愈發後退
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只剩下自嘲
發福的身材,控制不住的腰帶扣環
時間久了也得學著釋懷
痛風終於發病了,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天,一包秋水仙在冰箱裡等著
還有,紅字斑斑的健檢報告,
- Jul 23 Mon 2018 18:04
不講理的客人
愛德華排隊買飲料,
前面有一位客人一直無法決定最後一杯飲料的口味,
想要用行動電話聯絡朋友確認,朋友又沒有接,
於是點餐的流程就被卡住了,後面的客人越排越長,
過了一陣子,這位客人也感受到壓力,所以決定先結帳兩杯飲料,靠到旁邊繼續嘗試聯繫朋友。
- Jul 09 Mon 2018 15:53
素養是如何練成的?
「核心素養」是108課綱提出的重要概念,
但什麼事素養?核心素養的教育與現在的教育有何不同?
「素養」,同時涵蓋competence及literacy的概念(蔡清田,2014:2-3),是指一個人接受教育後學習獲得知識 (knowledge)、能力(ability)與態度(attitude),而能積極地回應個人或社會生活需求的綜合狀態(同上,p.18)。素養中擇 其關鍵的、必要的、重要的,乃為「核心素養」(同上,p.34)。
轉化到總綱(教育部,2014:3)中,意指: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以上是教育研究院對於「素養」的官方文字
- May 31 Thu 2018 14:15
轉變,一個信念的建構與坍塌
當時,人們站在浪潮的頂端,
一種善惡分明的信念,驅動著人們,用肉身擋下了信念中的怪獸,
人們勝利了,信念中的善得以伸張,
那信念中做惡的一方,被狠狠地唾棄,被人們送進深淵。
人們很開心,再也不會有人敢做惡,
- Aug 10 Thu 2017 16:4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 Jul 19 Wed 2017 10:31
面具與原貌
- May 05 Fri 2017 12:49
網路上的正義,被撩撥起的匿名者們
- Mar 31 Fri 2017 18:49
當我選擇不再理性地面對現在
- Jan 31 Tue 2017 05:25
父親的懷抱
- Sep 22 Thu 2016 11:19
Google在地嚮導見面會 (類開箱文)
故事,從一封google的email開始
在地嚮導(google guides),是google map裡的一個附加功能,基本上,就是鼓勵使用者分享在地資訊,
譬如店家地址、營業時間、評價等,
一次會議中同事提及這個功能,於是愛德華開始使用,
經過一陣努力,很快就成為四級(最高五級)的在地嚮導,
- Feb 12 Thu 2015 04:36
憂心,父母的最佳狀態
廷廷便秘,幾天沒有排便,後來一直喊痛,我們便憂心起來,趕快去藥房買了黑棗汁,一喝馬上就排便了,於是,我們又憂心黑棗汁是不是有問題。
父母,天生的憂患意識者。
這無關乎孩子本質如何,而是角色,沒有不值得憂心的孩子,只有憂心與不憂心的父母。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父母的擔憂只是一層薄紗,但若這些擔憂付諸行動,才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而過度的行動,就讓孩子失去了判斷力;太缺乏行動,則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兩者相權之下,父母恐怕更無法承受後者,但無論如何,保持擔憂的狀態再決定是否行動,是最佳策略。
看到一個個憂心忡忡的父母,別嘲笑他們,憂心是一種隨時準備行動的態度,而維持這樣的態度是一種理性的選擇,因為父母承擔不起不可挽回的結果。
- May 08 Thu 2014 23:31
別忘了體驗美好的剎那
走進花園迷宮,忘了體驗花團錦簇的繽紛,只是一心尋找著出口
出來了,很開心,任務完成
但少了一種體驗過程的樂趣
汲汲營營於結果,卻忽略了生命本質就是一段過程
我庸庸碌碌地想要讓自己的一生可以留下痕跡
- Feb 14 Fri 2014 22:03
只想走一走
- Jan 27 Mon 2014 18:11
只想多看你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