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承認,我一開始根本不想看「海角七號」,是我耳根子軟、禁不起誘惑,就因為你們一直說好看、一直說值得,終於擾動我的好奇心,帶著穗兒一起去看你們口中這部所謂的「好看的國片」。
好吧!我承認,我一開始不信任國片,確實抱著一種支持國片的心態,心想:沒關係!不好看,就當作是支持國片吧!至少回家還能唸你們一頓,平復一下吃虧看爛片的心情。
好吧!我承認,海角七號真的很好看,不是因為它是國片所以好看,而是因為它真的讓我看到了一種新的電影敘事,一種國人才能體會、才能看懂的趣味,一種國人才能聽懂、才能明白的「非好萊塢式」的電影語言。
一般人看完海角七號,會覺得這部電影很好看,卻說不出哪裡好看,急著向別人推薦,又講不出理由,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因為海角七號用了一種你不習慣的電影語言敘述故事,我把它稱為「非好萊塢的電影語言」。這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電影工業在好萊塢之外,其實存在著很多種型態,最常為人所知的就是藝術電影,那種讓一般人看到會想睡著的電影,為什麼無法吸引人,就是因為它用的電影語言太不平易近人,使得閱聽人不容易接收。
海角七號難能可貴之處,就在於它的電影語言是很大眾化的、有市場的,但又不像好萊塢那般的單調,我們這種看好萊塢電影長大的閱聽人,早就被訓練出解碼好萊塢電影語言的能力,通常好萊塢電影會以單線或雙線的電影脈洛為主,主角必須從其他角色中清楚的區隔出來,故事結構清晰、敘事明快,而且每個鏡頭都必須回應故事文本,沒有符合以上規則時,閱聽人就開始感到焦慮。就因為規則簡單,閱聽人容易解碼,所以能夠跨越不同文化的藩籬,以全球為市場,也就是為何我們稱之為商業電影的原因。近年,韓國電影崛起,他們敘述故事也是遵循著好萊塢式的電影語言,所以才比較快速地被市場接受。
從海角七號中看到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為它不按照好萊塢的規則。
第一,故事主線簡單到兩句話可以講完,所以精采不是來自於故事文本,而是說故事的方法。
第二,配角刻畫相當深刻,這使得主角和故事主軸不易被突顯,但因為配角們頗具喜感,反而豐富了電影的內涵。
第三,雙線的故事脈絡沒有刻意地呼應,只是一種情感上的映射,反而更具有說服力。
第四,敘事簡單,故事主線幾乎沒有埋伏筆、笑點沒有太多鋪陳,因此更具穿透力,與好萊塢的慣用手法大異其趣。
國片,這個名詞似乎變成一種原罪,彷彿是一種追求藝術創作而放棄市場反應的意思。但這次,海角七號卻成功地把國片的精髓表現出來,相較於外語片,國片的定義不該只是因為裡面的演員說國語,真正的國片,應該是「電影所傳達的意涵,會因為你是這塊土地上的人,而有更深刻的感受」,這才是國片的價值,海角七號,就是這樣的國片。換言之,這部電影如果拿給外國人看,或許他們也會覺得好看,但很多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他們就無法體會,很多讓你莞爾一笑的幽默他們無法感受,還有那些民族的、歷史的情感糾纏他們無法體認,這就是國片之於國人最可貴之處。
此外,海角七號也不是一部向商業電影、主流電影投降的作品,它的創新和突破反而是更巨大的,那是電影語言、語法的再創造。打個比方,如果李安是用英文向外國人介紹中華文化,那海角七號則是用台語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外國人能不能聽懂,就端看他們的領悟力夠不夠,這種情況有點像我們看好萊塢的電影,有時候外國人笑翻了的地方,我們不一定覺得好笑。
好吧!這一篇影評真的太嚴肅了,我寫這麼多,也只是為了告訴大家,海角七號哪裡好看。如果問我一部好萊塢的電影哪裡好看,我們通常會談到劇本或演員的演技,海角七號好看,因為它用你才聽的懂得語言,讓你看到國片的真諦。
- Sep 08 Mon 2008 01:39
海角七號,給我一部不那麼"好萊塢"的商業電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