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是非,越來越難以判斷
那個是非分明的年代,那個理想主義的年代
已經衰老
老陳到無法一語道破
老陳到瞻前顧後
老陳到放開理想的手
真實地呼吸著嫌惡的空氣
真實地活著
原來是那麼地不美好

不是失去了判斷的能力
而是越明辨
越難作出決定
同樣的問題
在以前
是那麼明確地、果決地作出決定
現在看來
這些決定
顯得如此膚淺而不明就理

怎麼作判斷
問心無愧可以嗎
用良知可以嗎
一個問心無愧的決定
還不夠嗎

不夠
還不夠
問心無愧的判斷可以說服自己
卻無法面對真象、解決問題
沒有好的結果就只希冀問心無愧
那就像理想主義者的革命
只有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懷
卻沒有建立共和的打算
問心無愧就好
在這裡
變成不負責任的自我完成


問心無愧只能回應動機
唯有在作法上檢討修正
才能精益求精
當結果與目標一致
良善的動機才得以實踐良善的價值
否則在動機上的良善
根本毫無意義
動機上的良善在實踐時可能變成現實中的災難
到底價值何在
是社會實踐的結果
是作法修正後的具體呈現
問心無愧還不夠
務實地修正也很重要

於是
判斷不能憑藉良知
因為是非不單純
實踐不能憑藉良知
因為作法很複雜
多麼美好的複雜的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d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