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們
一定會喜歡「當責」的概念
因為
這個概念
讓老闆們
找到一個可以共同承擔的肩膀
老闆的肩膀上有卸不下的重擔

唯有員工能夠當責
那卸不下的重擔才有機會與員工一起分擔

很多人、很多文章在詮釋當責
總覺得不到味
比較當責與負責
常常讓人覺得是文字遊戲
當責其實很簡單
把自己與自己承諾的結果連結在一起
或者說
把自己放進承諾的結果裡

愛德華試著用一個例子解釋當責
讓大家看出當責與負責的差異
小明騎車並沒有違規
卻被後方的車追撞
因此受傷進了醫院
這場車禍
小明因為背後沒有眼睛
當然無法閃躲後發的來車
所以她沒有責任,也無須負責

但受傷這件事可是傷在小明身上
小明承受的傷痛
就是小明在這場車禍的當責
說的更嚴重一點
小明如果因為車禍失去了性命
小明縱使不需要對車禍負起任何責任
但小明當責了車禍所有的結果

簡單來說
當責
就是一種無法把自己與結果分割的狀態
一般而言
負責是把人丟進事情中,一個事情裡會有很多個人
當責是把事丟給某個人,某個人承擔事情全部的結果

換言之
像公司老闆就必然當責
公司經營不善賠錢了
老闆(大股東)承受了賠錢全部的結果
而且無法切割
所以老闆必然當責
他無法將賠錢這個結果轉嫁給別人

難怪
老闆會喜歡當責的概念

因為它讓很多不該承擔結果的人
能夠體會承擔結果的感受

這種概念想在組織中推動
很難
有點像是老鼠想幫貓掛上鈴噹一樣難

如何讓員工當責
舉個例
公司賠錢了,
要求員工拿錢出來墊,員工必須為最後結果負責,這樣員工就明白當責了。
但既然是員工,不是老闆
為什麼要承擔賠錢的結果
如果員工要承擔和老闆一樣的責任
那就他們自己出去做老闆就好啦

換個方式講
如果一家公司賺了大錢
純粹只是因為老闆自己的智慧

員工雖然沒有什麼貢獻
但員工個個當責

此時
老闆還是會以當責的態度
讓所有員工一起分享結果嗎?
因為說好了
當責就是讓自己與結果無法分割
即使是運氣好的結果
也是員工自己的一部分
不是嗎?

當責是一個美好卻無法落實的概念
原因很簡單
我們可以懲罰不負責的人
也可以獎勵負責的人

我們根本無法獎勵當責
也無法懲罰不當責
當責就包含了結果
結果就是最後的獎懲
我們無法給當責更多以鼓勵這種行為
也很難指責不當責,如果他已經負責但承擔不起最後結果

沒有獎懲
那當責就只能用教育的方式在組織中傳播
但當責的員工
最後都會成為老闆
所以到頭來
只要是員工的人就會是無法當責

這是邏輯
別企圖要求你的員工當責
與其這樣
不如讓他們入股當老闆
就自然而然地當責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d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