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但筆試的時代真的已經過去了

無論是大學或研究所,都普遍開始採用"口試"做為入學的評鑑方式

學校之所以要用口試進行篩選,真的是因為口試評鑑的信度或效度比較高嗎?

我想未必,常理而言口試的信度應該低於筆試

因為考官與考生有雙重的主觀因素影響

那麼,學校為什麼紛紛採用口試篩選呢?

因為口試所得到的學生(候選人)資訊遠遠大於筆試

更有利於判斷學生良莠

再者,口試有機會影響學生的選擇

現在這個時代,早就不是學校選學生的單向挑選,學生也可以選擇學校

適合的學生、優秀的學生,口試是很好的機會進行雙向溝通

簡單講,入學口試,公平不是重點

找出會來且適合來的學生才是關鍵

也就是不公平的正義

 

既然如此,口試就不是為了答對問題

因為在口試的過程中,問與答只是形式

如何在問與答之中,讓考官留下印象才是關鍵

也就是說,要透過回答問題展現自己,讓考官知道你是誰,並且留下良好的印象

才是通過口試的重點

 

當然,這不代表亂回答也無所謂

有正確答案的問題,還是要能回答出正確的解答

但候選人要懂得藉題發揮

給出答案的同時,最好能有以下的表現

1. 展現清晰的思維邏輯

2. 展現優秀的表達能力

3. 展現廣博的知識底蘊

4. 表達獨特的觀點

5. 展現快速的機智反應

6. 融合自己的背景故事

7. 展現正向的人格特質

這些都是在答案之外,會讓考官印象深刻之處

也就是辨別分數高低無法量化的個人判斷

 

對口試有了正確的理解

就該明白,口試不能只依賴臨場反應

口試是可以透過練習而精進的

但不能只是拿考古題練習

而是應該依照每個人的特質進行演練

透過反覆操演可以在答題時更自然地展現出語言之外的訊息

不生硬、不造作

才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此外,如果口試有搭配書審資料

那書審資料就非常關鍵了

簡單講,書審資料是候選人挖洞給考官跳

當考官從書審資料裡頭找題目提問

對於候選人而言簡直是送分

因為所有個性化、差異化的答題

都比不上個性化、差異化的問題

一個量身訂做的考試問題,當然是給候選人表現自己的舞台

有這麼好的機會,一定要讓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書審資料也要有巧思

這部分又是另一個專題了

arrow
arrow

    Ed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