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
與公司同事一起去了一趟峇里島
從太平洋的左岸
飛到印度洋的東岸
從都會叢林
飛到沒有大樓的沙灘
這趟旅行未出發前已經充滿想像


這篇文章
不太想談峇里島的點滴
因為介紹峇里島的書籍雜誌或是網路文章實在不少
我想
談談旅行的態度好了
這趟旅行後
在面對旅行這件事又有了不同的體會
大概是因為這是跟團的緣故
有領隊 有導遊
旅行的視野似乎變得狹隘了
旅行的精神似乎變得淡薄了

為何要旅行
旅行與旅人之間是一種怎樣的實踐關係
度假和旅行應該是不一樣的
我覺得
臺灣的旅行團沒有深度
膚淺到連度假的層次都不算
友參加過旅行團的人一定知道
臺灣團走到哪裡都遇到台灣人
除了買東西要用外幣
連小販都會說國語
吃飯或景點旁邊有人用國語大聲喧嘩也不稀奇
甚至整個沙灘都是台灣人
我們真的出國了嗎

在東南亞的旅遊景點
不知道是不得已或故意地將台灣人與外國遊客區隔開來
也許是成本因素或是接待的窗口
或是外國人很不樂於與台灣遊客為伍
總之
雖然飛過了一片海洋
在另一種形式上
我們仍就被孤立著
除了用巴士把台灣人從一個點送到另一個點
導遊還會用口語恐嚇膽小的台灣遊客
他們會說:當地發生過多可怕的偷搶拐騙案件
或是之前的旅客曾經因為不聽話而蒙受重大的損失
不知不覺中
台灣旅行團的成員就這麼被約束在一個容易掌控的實體與心理空間
出國成了一種形式

我從小跟母親一起出國旅遊
第一次出國就是旅行團
因此一直受到旅行團控制而不自知
直到升大學前去加拿大遊學
研究所在英國的自助旅行
之前在美國半年的時光
我才逐漸了解旅行這回事
更是在這次峇里島的行程
才深深的感到台灣旅行團文化的惡質

有過自助旅行的經驗後
我不得不承認
旅行團確實是一種經濟實惠而且方便的旅遊方式
自助旅行的人最缺乏的就是資訊
無論準備的多齊全
到了當地永遠會有意想不到的意外
這時候資訊蒐集就格外重要
但人在異鄉又必須用外文溝通
還要考慮資訊來源的正確性
還有被騙被框的可能
而旅行團都沒有這些問題
但旅遊的趣味也就在於此
沒有和當地的人接觸
沒有拿著地圖找路
要如何有留下足跡的體認

我不經要再問一次
為何要旅行
旅人不就是希望透過他的腳步
去體驗世界每一塊土地
旅人不就是希望透過他的眼睛
去欣賞世界每一個美景
旅人不就是希望透過他的心靈
去接觸世界每一種文化
旅人不就是希望透過他的感受
去反應世界每一項刺激
旅人是自由的信仰者
旅人用生命映證自由
這就是旅人對旅行的實踐
如果旅行無法獲得形式上的自由
如果度假無法獲得心靈上的自由
那我們為何要遠渡重洋

在峇里島的照片
是我們以一種類似潛逃的心態
在自由時間裡自己坐計程車到Kuta海邊所留下的影像
我們相約去看印度洋的夕陽
真的很美
美在我們獲得了一種自由
一種我們選擇要而我們也實際完成的自由
我對這張照片的體會
遠大於他的藝術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d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